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黑龙江大学:“非遗+”新模式让主题教育浸润人心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时间:2023-06-20 17:02:36

绚丽的油纸伞、色彩明艳的安达剪纸、玲珑剔透的兰西挂钱、别具特色的赫哲族鱼皮画、风格各异的龙江皮影戏……华灯初上时,走进黑龙江大学的校园里,到处都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到龙江特色非遗文化的乐趣。

为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主题教育,黑龙江大学创新方式方法,立足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疆区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地缘优势,与黑龙江省文旅厅共同主办“品龙江古韵·传非遗经典”校园非遗周活动。

“非遗+情景研学”在理论学习中提高思想认识


(资料图片)

“这次校园非遗周开展文旅体验、展示展演、主题研讨、主题设计竞赛等系列活动,通过‘世居情缘’‘天工巧物’‘古韵新声’‘黑大风采’四大板块,七个特色主题展区或活动,带领师生一同领略龙江文化的魅力。”在“非遗大集”展区入口处,讲解员正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宣讲。

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下,师生走过廉政教育主题漫画剪纸展,参观以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为主旨的传统剪纸作品。在参观水浒人物和三国人物布贴画时,师生一边感叹这一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古老工艺,一边对中国四大名著中细致的人物刻画和蕴含的深刻思想赞叹不已。

“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式’研学新模式,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参观学生说。

“非遗+文化课堂” 在探索实践中提升思政实效

十二生肖、二龙戏珠、金鸡报晓、福禄双全、冰墩墩雪容融……在糖塑技艺的非遗摊位前,师生们正在亲自体验制作“糖人儿”,生动可爱、色彩明艳、寓意丰富的作品深受师生喜爱。在制陶技艺非遗摊位前,师生们纷纷发挥想象力,用泥土创作出自己的陶艺作品,感受陶艺文化的神奇与魅力。在艺术学院传统“北大荒版画”技艺公开课上,版画教师带领师生赏析作品,并现场制作版画,传承北大荒版画技艺,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

“我捏的小兔太可爱了,又掌握一门新技能!”“第一次给自己做了一个小陶杯,太有成就感了!”在这堂特别的的文化课堂上,师生们欣喜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也是学校多年来以文化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努力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扎根的生动实践。

在剪纸、手工布艺、雕刻秋果核桃、烙画葫芦、花饽饽、双城烤醋等非遗手工艺摊位前,师生们驻足观摩传承人的非遗项目展示,并饶有兴趣地进行体验,这种一改“刻板说教”模式、别开生面、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使课堂更具吸引力、影响力,也更加深入人心。

“非遗+民族记忆” 在古老与现代中凝聚奋进力量

曲调欢快喜庆,朗朗上口的《赫哲吉祥》,展现了赫哲族人民感恩奋进、乐享美好新生活的画面。古筝重奏《库玛哈主题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新疆民歌《一杯美酒》、无伴奏合唱《八骏赞》、合唱《鄂伦春马队在密林》等节目精彩纷呈,校园里一场别具特色的非遗音乐会让师生们学习和体验到非遗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

来自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锡伯族等12个民族的少数民族学生身着民族服饰亮相校园非遗文化周,载歌载舞欢迎师生来参观学习,同时为大家生动讲述民族文化知识和故事,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

在黑龙江大学校园非遗周活动中,百花齐放的手工制作与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厚植了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主题教育浸润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引以为傲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将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一份力量。”师生们纷纷表示。(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士英)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