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东省北部的南岭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环境十分优越。
【资料图】
南岭自然保护区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同时也是珠江的发源地之一,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国内1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有着 “南岭明珠”、“物种宝库” 的美称。
优异的自然环境为诸多野生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之所,无数奇珍异兽在这里繁衍生息,鲜少受外界打扰。
南岭自然保护区内已探明的陆栖脊椎动物就高达49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就有70多种,比如:林麝、黑麂、猕猴、斑林狸等等。
近日,保护区的科研团队在野外查看红外相机数据时,惊喜地发现了中华鬣羚的身影,并且是多次记录到了它们真实野外的活动影像。
其中一段画面显示,一头中华鬣羚在树林里悠闲行走,时不时低头寻找食物,时不时抬头远望前方,最终消失在了镜头里。
可能不少人第一次听到“中华鬣羚”这个名字,这是一种牛科动物,长得比较大,成年之后体重能达到85-140公斤,肩高近一米,体长为140-170厘米。
这种动物的外形长得很怪异,脑袋像羊,耳朵像驴耳,蹄子像牛,一对兽角又像鹿角,因此也有“四不像”的称号。
中华鬣羚身上的毛发主要为黑灰色,颈部有长鬃 ,随着年纪变大,黑色的长鬃还会变成亮银色,十分好看。由于它们的眶前腺很明显,所以一双眼睛看起来炯炯有神。
我国民间从来就不缺一些怪诞的故事传说,相传在一些深山老林里面,如果运气好的话,就可能会遇见山驴子。山驴子浑身漆黑,性格十分机警,轻易不出来。
另外,也有故事说在神农架的深处,生活着一种浑身漆黑如棺椁的“棺材兽”,长相奇特,行踪隐秘。
一些学者根据传说中的描述,结合中华鬣羚的形象及分布范围, 认为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山驴子、棺材兽很像中华鬣羚 ,这些传说中的生物,其原型很有可能就是它。
从名字上看,中华鬣羚像是我国独有的生物一样,但实际上它的分布范围比较广,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里面,也有分布。
中华鬣羚非常神秘,它们的性格异常机警,平日里总是神出鬼没,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动物,都保有很高的戒备心,所以它们一般不会轻易走出森林。另外,就算是在森林里面也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主要是因为往往你还没有发现它,它们就已经发现你了,故而远远就走开。
就连在休息的时候,它们也会特意找一块隆起的地带,这种地带往往视野比较好,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它们都能第一时间察觉,然后逃之夭夭。
中华鬣羚主要在海拔1000-4000米的山林中活动,作为一种牛科的有蹄类动物,它是吃草的,主要以各种青草、树叶、嫩芽为食。食性很广泛,能够取食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不过如果你要问它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那当然就是林中的一些真菌。
对于中华鬣羚来说,各种青草、树叶只是吃饱饭而已, 菌子才是它们最爱的小零食 。平日里它们会在山林中潮湿的地方转悠,以捡食一些菌子。
“飞腾天都莲花诸峰,须萸跃过数十峰”是《黄山志》中人们对“天马”的描述。相传古时在黄山上,生活着一群天马,它们能够腾云驾雾,奔跑速度极快。
古人认为中华鬣羚就是天马 ,试想一下,在云雾缭绕的山巅,一群中华鬣羚疾驰而过,其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腾云驾雾一般。
另外,它似驴似牛似羊的怪异长相,以及脖子上的银色鬃毛,也为其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
把中华鬣羚称作天马,是对它们行动能力最大的肯定。中华鬣羚跟一些有蹄类动物一样,喜欢在森林中多岩石的地带上活动。
尽管它们看起来体型庞大,有些笨拙的样子,但实际上它们即便在悬崖峭壁、山间乱石地带上,也能做到如履平地。 中华鬣羚通常单独或者小群行动 ,很少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的现象发生。
偶尔它们会仗着自己强悍的攀爬能力,跑到一些悬崖峭壁上去舔舐盐分,这点在盘羊、岩羊等不少有蹄类动物身上都能够看到。
早年间中华鬣羚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但是由于其皮板质量上乘,遭到了大量捕杀,导致种群数量锐减。这些年中华鬣羚的数量又渐渐地多了起来,这点从一些新闻中就能够看得出来,在不同的地区,中华鬣羚多次被人们目击到。
比如浙江金华上宅村,就曾有一头中华鬣羚掉下池塘,被众人合力营救才得以上岸。相信在未来,这一神奇的动物,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多。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